“只要有益于华为的发展,个人的利益损失点又算什么呢!”
“为了公司整体利益,牺牲个人,我毫无怨言。”
“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团结、发展,作为一个华为人,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
“华为公司的目标是与国际接轨,如果我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我愿意让新人、让更有水平的人接替我的工作。”
这非常难得。
除了华为,想必还没有那个公司敢这么操作,大规模的人事变动,那么多人的利益受损,再加上个人的面子问题,反弹的力量会非常大,一个不好就会动摇企业的根基,甚至是分崩离析的局面。
那么,任正非究竟做对了什么呢?
1、任正非在华为公司有强大的威信
所有跟任正非打交道的干部和员工都知道老板很公正,他会对你发火,会批评你,也会因为工作做不好降你的职,但他从不整人。
也就是说,任正非从来是就事论事,他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把戏,因此大家相信他。
而且任正非是真心对人的,虽然骂你的时候很难听,可他心里还是很柔软,愿意给你机会,站在他的位置上,不能把个人情绪放到管理中,但你被降职后,也会给你升职的机会,不是一棍子打死。
事实上,很多华为的高层都有多次被降职的经历,他们能接受,能忍受委屈,那“能上能下”的文化就能贯彻下去,高层都可以,中基层更没有理由反对,这样队伍就流动起来,组织就能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当然也有人不接受,那就自愿离开了,工作本就是双向选择。
2、居功须担责
干部凭什么可以有权管人,拿更多的钱?任正非通过人事调整就是要形成一种导向,那就是越是干部越要严格要求自己,贡献大才能当官。
如毛生江所说,“当干部不一定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不一定是一种事业的象征,当干部只是意味着一种责任。”
除了市场部大辞职,华为还有一次是公司总监级以上干部自愿降薪10%的动作,以任正非、孙亚芳等高层领导为首的行政干部为了公司“过冬”而自愿降低工资,由此开创了工资能升能降的先河。
为了公司的前途,每个干部就必须能够舍弃小我。如果没有这样的责任意识,那干部就没有资格作为员工的榜样。你过去是功臣,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毕竟公司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组织必须保持活力,谁能打仗谁上。
任正非认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公司或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只要有生命的活动就一定会有矛盾,一定会有斗争,也就一定会有痛苦。如果说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我们就会葬送我们公司的前途”。
3、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会大有出息!
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任正非要求干部要能提高心理素质,承受委屈,甚至是做了好事还被冤枉的委屈。因为公司越大,越不可能面面俱到,管理总会有疏漏,但从长远来看,逆境也是一种锻炼,帮人克服患得患失的弱点。
“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任正非说,“任何虚报浮夸的干部要降职、降薪。没有敬业精神的高中级干部要调整职位,华为公司要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永远不有自满自足的情绪在公司高中级游荡。各个部门都要向市场部学习,重新考查您的干部,要进行优化调整。那种拉不开情面的领导,我们也想请你换一个位置,搬开绊脚石。”
道理很简单,企业活下去才有工作岗位,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干部合理流动,能上能下,激活组织,这样就能打破论资排辈的惯性,让企业长期保持活力,不至于僵化和失去竞争力。易岗易薪、能上能下一旦落实为制度,沉淀为文化,那对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曾听闻一个故事,华为某年轻干部本来有大好前途,但就是因为拒绝公司安排他到艰苦地区工作的任命,那公司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但公司升职加薪等方面的待遇以及机会自然也要向愿意奋斗的人倾斜,这也是公平。
毛生江说得好,“在华为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犹如一滴水,要想获得永生,必须抛弃荣辱得失、杂念,勇敢地面对挑战,在实践中发掘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生命活力,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生!”
除了上面三点之外,华为干部之所以能接受“能下”的安排,也是因为他们持股,本来是跟公司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华为这点的时候,不仅仅要强调精神,也要考虑利益问题,顺人性才能无往不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