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世界杯_世界杯年份 - duowuon.com

  • 首页
  • 世界杯比赛结果
  • 卡塔尔世界杯球场
  • 世界杯最终排名

三国时期,诸葛亮对部队的武器装备有多重要?

2025-09-02 09:19:49 | 世界杯最终排名

巧思者总能在激励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成功概率。诸葛亮能把别人乱思的东西变得精巧起来,从而避免了一个个陷阱,这种能力出自他的判断力!

在军事斗争中,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也是使军队转弱为强的手段。诸葛亮对部队武器装备的重视,在三国军事指挥员中可以说是最突出的。

三国时期的军事指挥家中,没有哪个人像诸葛亮那样对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花费那么大的心血,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取得那大的成效。

经诸葛亮改善的蜀军武器装备,有弩机、刀、斧、剑、铠甲、蒺藜、木牛、流马等。

弩这种兵器在诸葛亮以前很早就使用了。《太公兵法》说:“弩之神名远望。”《墨子》说:“二步一木弩,必射五十步以上。”三国曹魏时弩的发射机关,能同时射出四五支箭,又比以前有了改进。

在上述基础上,诸葛亮对弩机又做了改进。史书记载说: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1964年3月,在四川省郫县太平公社的一座晋墓中,出土的一件蜀汉铜弩机实物,证实了上述史书记载不虚。这个铜弩机是蜀汉后主景耀四年(261年)制造的。弩机上刻有铭文:

景耀四年二月卅日,中作部左兴业、刘纪业,吏陈深,工杨安作十石机,重三斤十二两。

从铭文拓片上看,“中作部左兴业、刘纪业”似应为“中作部左典业刘纯业”,为政府兵器制作部门中主管连弩制造的官员,"吏陈深”这件或这批弩机的督造官,杨安是具体的制造者。

弩机是弓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望山”(即瞄准器)“牙”(起勾住弓弦作用)、“悬刀”(扳机)等部件组成。弩的发射程序是:先将弓弦拉开,扣在“牙”上,把箭放在弩臂的沟槽里,经过“望山”瞄准后,扳动“悬刀”“牙”松开弓弦,将箭射出。

从出土文物及文献记载看,诸葛亮改造过的弓弩已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进。第一,以前的弩一次只发射3至5支箭,而诸葛亮改造过的弩一次能发10支箭。第二,诸葛亮改造过的弓弩射击力大有“10石”之重。1石是120斤,蜀汉1斤折合现在0.4455斤10石,就是534.6斤,这么大的力量,射程要比《墨子》所说50步远,穿透力也大大提高。

“十石弩”的力量很大,杀伤力也很强,它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军器制作技术的革新。诸葛亮北伐,使曹魏名将王双、张衢死于伏弩,可见其在对魏作战中发挥的威力。

由于“十石弩”的力量很大,对它制作的技术质量要求就高正因为“十石弩”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每铸造一个弩机,都要在上面刻上主管制造、监督制造、亲自制造诸人的名字,以便对产品质量负责任。这说明诸葛亮对军器制作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诸葛亮在兵器制造的质量方面也是有过教训的。那是在攻打武都的战役中,先锋部队用刀斧砍所攻敌人的防御工事鹿角时,1000多枚刀斧因质量不行,不但没有破坏敌人的鹿角,反而自损而不能用,几乎误了战机。后来,诸葛亮还专门下教令说:

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前伐鹿角,坏刀斧千余枚,赖贼已走。间自令作部刀斧数百枚,用之百余日,初无坏者。尔乃知彼主者无意,宜收治之。此非小事也,若临敌,败人军事也。

在同一部书卷337《兵部·鹿角》中,记载诸葛亮这一教令说:

前到武都一日,鹿角坏刀斧千余枚,赖贼已走,若未走,无所复用。

把上述两段文字结合起来,鹿角坏刀斧之事发生在攻打武都之役。为此,诸葛亮淘汰了前后所做刀斧,惩治了主造者的玩忽职守,并总结了“此非小事,若临敌,败人军事”的教训。区

诸葛亮对兵器制作质量的重视,通过蒲元造刀的故事也可反映出来。

蒲元是蜀汉的冶铁专家,性多奇思,发明创造颇多。诸葛亮北伐时,曾让蒲元至斜谷,为军士铸刀 3000口。刀铸成后,需要淬火,以增加刀的硬度。蒲元说:“汉水之水不可用来淬火,因为它钝弱。蜀江之水,不但爽烈,且为大金之元精,正好淬火之用。便派人到成都取蜀江之水。在淬火时,蒲元发现所用之水并非纯蜀江之水,而是掺杂了涪江之水。取水者一口咬定水是纯蜀江水,一点不杂。

蒲元把刀插入水中,凭经验断定出里面杂有八升涪江水。取水者以为神了,只好坦白说,水的确不纯。因为他在过涪江时,不小心把水洒了八升,便用涪江水补上了。在按照蒲元的要求重新淬火后,所锻之刀锋利无比。为了试验刀的锋利程度,诸葛亮命人在竹筒内装满铁珠,举刀断之,应手悉落。这个故事虽有夸大成分,但它反映了蜀汉在制造军器方面一丝不苟的严格态度,反映出蜀汉制造军器的高超水平。这与诸葛亮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对部队的武器装备非常重视,他给作部的许多教令,都对武器装备的制造提出具体要求

诸葛亮的《作刚铠教》说:“敕作部皆作五折钢铠。十折矛以给之。”说,兵器门用炼和反复锻造5次的钢铁制作铠甲,用冶炼和反复锻造10次的钢铁制作矛。

在诸葛亮严格的要求下,蜀国制造的铠甲防御性能之好,在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中都有很大影响。

据有关书籍记载,诸葛亮还制造一种叫竹枪的武器,长一丈二,也有的说,枪是“木杆金头,始于黄帝,扩于诸葛孔明”。

为了阻止曹魏骑兵的冲击,诸葛亮还使用了一种名叫铁蒺黎的武器。铁蒺藜又称扎马钉;是我国古代打仗时设置障碍以御敌而用。它用金属铸成(通常是铁或铜),形状似蒺藜,向四个方向分别伸出4个利刺,布防时,可随意抛到地上。不论怎样抛,铁疾藜的四根钉刺总是有3根呈三角形支在地上,一根垂直立起。人马一旦踏上,立即被其扎伤。据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后来,诸葛亮逝世,蜀军退兵。司马懿追之,诸葛亮长史杨仪布设许多铁蒺藜以阻之。《晋书·宣帝纪》记载说,蜀军退兵后,司马懿派兵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指司马懿)使军士2000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

《晋书》作者是站在以晋为正统的立场美化司马懿的,所以,他只是着力描写司马懿是怎样巧妙地用软底木屐排除蒺藜的。但书中的蒺藜为何物?是自然生长的植物蒺藜,还是人为布置的铁蒺藜?书中似乎有意避而不谈。但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这个蒺藜不是自然生长的植物,因为植物蒺藜不可能阻止马队前进,只有人为设下的铁蒺藜才具有这样的威力。曹魏军派2000名士兵穿着软底木屐排除铁蒺藜,足见蜀军设下的铁蒺藜数量之多。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的铁蒺藜如同今天的地雷阵,使司马懿的骑兵望而兴叹。穿木屐排除铁蒺藜是一件麻烦的事:因为顷刻之间,2000多名士卒脚上的木展底上就会扎满铁蒺藜,士兵们或下蒺藜,或换下木屐,这样反复地摘摘换换,等到把蒺藜排除,蜀军早已撤得无影无踪了。

《晋书》这段记载,不但证实了《稗史类编》记载的可信,还证实了司马懿追击蜀军行动的失败。

时至今日,在汉中地区还出土过不少扎马钉。不过,这种扎马钉不是铁的,而是铜的。虽然埋藏1700多年,但其形状角度至今未变,刺钉仍然犀利扎手。这用实物证明了当时蜀汉铸造工艺的精良,也反映了诸葛亮对武器装备的重视。

关于木牛、流马,在现存《诸葛亮集》内有“作木牛流马法”。其中说,木牛“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有“方囊二枚”,“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其装载量比原先依靠肩挑背负要多得多。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五次北伐以流马运粮,这说明两种运输工具都是在北伐期间为了战争需要才投入使用的。

木牛、流马都是木制运载工具(主要是运送粮食)。由于它们是不吃草的牛,能转动的马,具有牛和马的功能,因而称之为木牛、流马。

木牛是一种木制独轮小车。在汉代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创造出来木制独轮小车,汉代称为鹿车(也叫辗车)。诸葛亮适应山地的运输,把这种鹿车加以改进,称为木牛,成都羊子山二号汉墓出土了“骈车”画像砖,从画像砖右下角推独轮小车的人的形象,可以看到木牛的大体轮廓。木牛大体上可载一人一年的吃粮(毛粮为六百多斤),这不算少,每天可走二十里,虽然“人不大劳”,但速度不算快,原因除山地运输不方便外,也是由于车轮太小。后来,诸葛亮在木牛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了流马。流马是木制四轮小车,行走的速度比木牛加快了,也比较平稳。现在陕西勉县的黄沙镇,是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重要地点。

由于蜀国畜力不足,山地运输又不方便,诸葛亮运用巧思,在能工巧匠蒲元等人的协助下,改进制造了人力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只用人力推拉,不用铡草喂牲口,对蜀国解决向前线运输军粮的困难,起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学计算机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职业岗位一览
专访拉姆:世界杯德国进4强还不够 2014必须赢西班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1986年世界杯_世界杯年份 - duowu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