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木西AlexanDENG
中国创意摄影展十佳摄影师
2016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手机组优秀奖
2016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风光组优秀奖
华为Mate9、P10、Mate10全球发布会样片摄影师
后期中的画面脏
所以首先,来谈谈第一点,即后期中出现的画面脏的问题,该如何避免以及如何解决。
先来回顾一下我知乎万赞回答中,针对2016版本Snapseed中给出的方案(跟我念):
一盯
二擦
三柔化
一盯
盯着画面的局部,在施加诸如“氛围”、“结构”、“锐化”、“色调对比度”等调整的时候,以细节不被破坏,天空不出现断层色渍,暗部不会出现大规模噪点为上限,酌情进行调整。
这是第一步——防范于未然。
特别要盯住暗部的细节 ▲
二擦
而一旦出事儿了咱也不怕事儿。
真给弄坏了,还有蒙版这个神器可以帮我们处理好这个问题。
通过擦掉被破坏区域的调整效果,我们可以及时挽救失去了干净细节的照片。
蒙版工具在这里 ▲
三柔化
但蒙版也有擦不干净的时候,并且蒙版也只有25,50,75三种中间浓度,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实现画面的精准控制,因此要配合“魅力光晕”这样的降低局部反差的滤镜,来为我们弱化过于突出的细节,并且把光影过渡变得更加顺滑。
而到了2017年的今天,
神奇的局部工具,又增加了结构功能。这一功能可以说是解救了画面。
尤其是天空中最常见,也最令人头疼的色阶断层。
在手机上直接拍摄的8bit也就是所谓的256色彩的JPG图像,本身就没有蕴藏足够丰富的色彩种类用来过渡,有时候拍下来的照片甚至本身色阶就是断裂的。
这个时候,使用局部工具选出断裂区域,然后把结构蹭蹭往下降,就能够很明显地观察到局部画质的扭转。
本质上还是通过降低区域内部的反差,将不自然的过渡变得自然,因此画面就会出现一种蜜汁细腻。
其实不论是去除天空的色阶断层,去除噪点,还是强化暗部细节,局部工具的结构,都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
画面内容本身太杂乱
画面内容太杂太多,这其实是个构图的问题。
然而构图才不是那些妖艳贱货们一句“做减法”那么简单!
干净的画面,应当有着简单的元素,有着一目了然的色彩和光影,有着清晰的重点,有着协调的层次。
画面的尺度
首先,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画面尺度的问题。过小的尺度和过大的尺度,是必然会带来干净画面的。比如我木西的桌子,那简直是。。。算了。
但当我只拍摄一个细节,比如一台手机,一个螺丝的时候,画面是干净的。因为在微观尺度上,很多杂七杂八不和谐的元素没有了。
再比如,城市的街道是非常拥挤和复杂的,比如香港。
但当我们把视角放大到整个香港城市景观,甚至你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从卫星视角看下去的时候,也是简单明了的。
太平山上俯瞰的香港▲
因为在非常宏观的尺度上,城市的建筑和山脉,受制于自然规律的限制,大楼只能这么大,大山只能这么长,因此鳞次栉比的楼房和连绵起伏的山脉迅速形成了简单的规律。而相对大山大城,那些复杂的街道,大小不一的人和车,车和广告牌,广告牌和高楼之间的相对复杂的对比,就会以一两颗像素的大小消失在画面之中。画面自然就干净了。
因此说画面构图是否干净,不要一来就是减法。我们首先要思考,复杂元素在哪个尺度上会变简单,所谓的减法,并不一定是避开,也可以是全入。
这个思路,往大了说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在错综复杂的生活里,是选择更微小简单的事情,去简化人生,还是站在更高的尺度上去包容一切可能,看到一切事物的规律?
画面的元素
说完了尺度与画面,其次就是在不可变化的尺度里,要拍摄到干净的背景、简单的画面,势必需要调整画面的元素。
要去沟通交流,比如我拍这个荷花的时候你的镜头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近呢?也要去寻找画面更加干净的时机——比如大清早没人的时候,比如刚下完雨大家还没出来放风的时候。
去年拍摄的广州大剧院,以及著名的香港彩虹邨,其实都是人山人海的场面。
我拍到的彩虹邨▲
实际上的彩虹邨▲
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充分把握好手中镜头的焦段,时刻紧张地等待着画面中干净的时机,才可以抓住转瞬即逝的干净瞬间。
这也是摄影的基本功之一。
拍到了脏东西
长点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