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世界杯_世界杯年份 - duowuon.com

  • 首页
  • 世界杯比赛结果
  • 卡塔尔世界杯球场
  • 世界杯最终排名

我国常见十大锦蛇,你知道哪种是家蛇吗?

2025-08-14 18:24:51 | 世界杯比赛结果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

特征:体长一米以上,因背部呈棕黑色而得名。

习性:常栖息于农村民房、池塘、草丛及林地。性情较温和,不主动攻击人类。

文化:俗称“松花蛇”,在东北地区被视为益蛇,捕食鼠类。同时棕黑锦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人工养殖蛇类。

第八,玉斑锦蛇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广大地区。

特征:身长1米有余。全身呈浅黄色,有明显的V字形黑斑。外形美丽似锦缎。

习性:常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的草丛、林地和居民区。耐饥,性情较温顺,动作较迟缓。

文化:俗称“美女蛇”,受惊时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能分泌异味黏液。微毒,在国外很多地区被当成宠物。

第七,三索锦蛇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

特征:身长1.5米左右。全身呈黄棕色或灰棕色,身上有明显的三道黑纵纹,因而得名。

习性:攻击时呈S形,无毒。以鼠类、鸟类等为食。不主动攻击人类。

文化:俗称“三索线”,“广蛇”。被视为有益蛇类,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第六,百花锦蛇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两广和云贵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特征:全长可达2米以上。身体颜色艳丽,头呈梨形,背部呈红褐色。全身布满棕褐色不规则斑纹。

习性: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的山地、草丛中。喜欢捕食鼠类、蜥蜴和鸟类。气温在10℃以下时冬眠。性温顺,很少攻击人。

文化:俗称“百花蛇”,无毒,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因斑纹如百朵鲜花而得名。

第五,双斑锦蛇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如河北、山东、四川、安徽、河南等省份。

特征:小型锦蛇,身体细长,全长不足1米。因身体两侧各有一列红褐色斑纹而得名。

习性:栖息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草丛、灌丛和树林中。以幼鼠、幼鸟等为食。

文化:俗称“草蛇”,目前被列为禁止食用型养殖名录。无毒,其蛇蜕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第四,王锦蛇

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市,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特征:体型粗壮,体长可达2米。因额头处有“王”字斑纹而得名。体背鳞缘为黑色,全身斑纹如油菜花。

习性: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的近水岸边、稻田等区域。以鱼类、鸟类、蛙类等为食,食量惊人。

文化:农村俗称“菜花蛇”,有臭味,又称“臭王蛇”,我国现存约有1000万条。

第三,团花锦蛇

分布: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等地。

特征:身长1米,背面呈灰褐色,排列有椭圆形斑纹,如团花状而得名。

习性:多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带的近水碎石稀草丛中。以鼠类、鸟类等为食。生性凶猛,攻击性强。

文化:农村称为“花长虫”,无毒,三有保护动物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第二,黑眉锦蛇

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长城以南地区。

特征:体型较长,可达两米。背部呈灰黄色,全身有3条黑纵纹和数条黄棕色横斑;两侧眉后有黑色横纹,因而得名。

习性:性情较为温顺,善于攀爬,多栖息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以鼠类、鸟类为食。

文化:无毒,生活在人类聚集区,在南方部分地区常被视为“家蛇”或“福蛇”。是我国三有动物,目前已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行为。

第一,白条锦蛇

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特征:全长1米以内,背面呈黄白色,因背部及两侧有3条白色纵纹而得名。

习性:栖息于我国北方平原、山地的草原、荒漠、农田附近地区。以小型动物、鸟类等为食。

文化:农村地区习惯称为“麻蛇”,无毒。我国三有动物。具有药用价值。

本期就到这里,欢迎点赞关注!

敬请期待,下期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欧易Pay功能如何激活?國內用戶如何下載歐易OKX Pay APP應用
3dmax工具栏怎么调出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1986年世界杯_世界杯年份 - duowu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