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通常选择L3~4间隙作为穿刺点。硬膜外麻醉或镇痛则根据手术或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穿刺点。
患者侧卧位时,描画出脊柱正中线及双侧髂嵴连线,交点为L4椎体或L3~4间隙。左手确定脊柱两侧边界,右手拇指确定上下两椎体棘突的中点,作为穿刺点。
椎管内穿刺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消毒范围为穿刺点周围15 cm,由中心向四周。碘酒消毒后要等待其自然风干,期间可进行穿刺包整理和抽药。
腰麻用药可根据临床需要配比为重比重或轻比重药液,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局部浸润麻醉使用1%利多卡因。整理完毕穿刺包,使用75%酒精脱碘2遍,由中心向四周,充分脱碘后铺洞巾。
再次确认穿刺点后,以1%利多卡因打皮丘,逐层浸润穿刺部位,之后换硬膜外针穿刺,针头斜面平行身体纵轴,避免切割韧带。穿刺针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到达黄韧带,此时明显感觉进针阻力增加,类似扎在橡皮上。拔出针芯,连接无阻力注射器试推,此时有明显的气体压缩后回弹感。之后缓慢推进硬膜外针,当穿透黄韧带时,可感受到落空感,此时试推无阻力注射器发现回弹感消失,或称为“阻力骤减”,表明硬膜外针已到达硬膜外腔。如果进行硬膜外麻醉或镇痛,可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如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此时经硬膜外针放入腰麻针,拔除针芯,看到脑脊液回流后注入腰麻药。给药速度以5 s 1 ml为宜。给药后,拔出腰麻针,放置硬膜外导管。
放置硬膜外导管时,动作需轻柔,一般术后镇痛硬膜外腔可留置3~5 cm,术中辅助镇痛留置3 cm。将导管拔至相应刻度后,连接接头和注射器,轻柔回抽,确定无血无脑脊液后,固定硬膜外导管。注射器使用无菌巾包裹后,放置在患者头侧。
随后根据手术需求调整麻醉平面,并进行测试。需要持续椎管内镇痛时,应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使用透明敷贴将硬膜外导管固定在皮肤表面,再使用宽胶带对敷贴及硬膜外导管进行固定。镇痛泵和硬膜外导管的连接处,应使用无菌敷贴进行包裹,固定在患者左侧胸部。
当椎管内麻醉或镇痛结束后,应及时拔除硬膜外导管。揭开固定胶布,使用安尔碘棉签对穿刺点进行消毒,轻柔拔除硬膜外导管,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再次消毒穿刺点,覆盖敷贴。
术后随访
在椎管内麻醉或镇痛结束后当日晚间或次日,应对患者进行随访,询问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明确是否有相关并发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